探尋世界
紡織技術脈搏,把握前沿科技發展資訊,全力致勝產品創新研發,2017年度第二次基地成員日暨世界紡織技術進步與產品開發專題日活動上,一場紡織科技核心智慧的碰撞全面爆發!
4月21日,2017年度第二次
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成員日暨世界紡織技術進步與產品開發專題日活動在浙江紹興柯橋舉辦。本次活動集結行業眾多智囊專家,對世界紡織科技發展動態和紡織產品創新開發趨勢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剖析。活動共吸引了60余位高層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及技術人員等代表參加,現場氣氛熱烈。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秘書處秘書長陳小麗主持了會議。
主題
世界紡織技術全新發展動態
出鏡人: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科技信息部主任、《紡織導報》副主任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寶建
陳寶建從纖維、紡紗、織造、染整和智能制造五個方面著手,對行業重點領域的科技進展情況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解讀,為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進步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啟發。
他以豐富的案例,闡明了材料科學的變革和進步將會帶動其他行業和領域發生顛覆性的創新;而先進的紡紗織造技術,將顯著提高紡織產品的生產效率,擴大產品品種,提升產品品質;創新型的染整技術賦予紡織產品豐富多彩的外在美和功能實用的內在美,顯著提升其附加值;而由智能化裝備、智能化運營和智能化產品三方面構成的紡織工業智能制造,則成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主題
紡紗設備中的節能技術發展
出鏡人:立達(中國)紡織儀器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朱建青
朱建青針對紡紗設備中的持續節能問題、主要節能技術、提高單機和系統產能的措施、SPIDERweb -紗廠監控系統四大方面,結合立達公司的研究現狀,深入分析了節能技術在紡紗設備應用中的最新進展。
“立達公司的主要節能技術包括IE3電動機的普遍采用、更加節能的伺服電機的應用、變頻技術的普遍采用、特殊節能結構的應用以及ECOrized負壓節能系統、專利節能技術、持續降低噸紗能耗的使用。”他說,“立達公司長期以來,始終致力于對設備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應用,堅持以科技創新積極推動企業的節能降耗發展。”
主題
能效管理推動節能降耗晉級
出鏡人: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工程師、《紡織導報》 編輯陳佳
陳佳首先對2016年“卓越能效獎”的評審背景、評審意義、評審流程進行了回顧,“受國家節能環保政策出臺、新排放標準要求以及社會輿論和國內外環保組織監督的影響,‘卓越能效獎’以棉紡行業為試點開展,從能源管理體系、生產工藝節能改造、能源綜合利用、節能效果、獎勵與專利等方面對企業能效進行綜合考評,對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她說。
目前,建立健全能效管理體系、建立能源信息管理系統、生產及輔助工序設備節能改造、小細節改進實現大節能以及對能源的綜合利用仍然是行業積極推廣的節能措施,業內眾多優秀企業借此取得了顯著的節能降耗效果。此外,對于2017年“卓越能效獎”評審的新細則和新流程,陳佳進行了簡要介紹。
主題
大提花產品創新開發實踐
出鏡人:淄博銀仕來紡織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東華大學紡織碩士校外導師、武漢紡織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客座教授劉宗君
劉宗君詳細解讀了對大褶裥大提花機織面料噴氣整體織造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其產業化應用,該技術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之光”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他對銀仕來的發展規模、生產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等進行了簡要介紹,并表示,目前服裝和家紡面料的市場需求仍然是差異化、個性化、立體化設計以及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這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產品研發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大提花褶裥面料機織整體成形技術克服了傳統生產中的機理和過程不明晰、經紗張力波動劇烈、大褶裥生產效率極低、大提花噴氣織造難以實現、評價體系缺失等關鍵問題,實現了面料的整體設計、開發和高效生產,進而為市場提供更為多樣化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主題
系統認知STANDARD 100 by OEKO-TEX
出鏡人:特思達(北京)紡織檢定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主任樊艷坡
樊艷坡對STANDARD 100 by OEKO-TEX進行了系統解讀,為企業提供了最前沿的業內環保要求資訊。“STANDARD 100 by OEKO-TEX是全球統一、獨立的檢驗認證體系,適用于所有紡織加工階段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及輔料的檢測,是唯一的從人類生態學的角度檢驗產品是否對人體有害的認證。”他還就其申請、認證機構、更新依據以及2017版STANDARD 100 by OEKO-TEX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
STeP是為
紡織行業內的品牌、零售企業和制造商提供的一項獨立認證體系,可確保其以透明和可靠的方式,向公眾傳達他們為更可持續的生產條件所作出的努力。樊艷坡對STeP by OEKO-TEX認證進行了深入解讀,對其認證范圍、認證流程、證書等級、現場審核、市場分布等內容一一分析,使企業代表系統認知了STeP可持續紡織生產認證及其最新動態,對企業提高工廠可持續性、質量和資源效率等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主題
多通道數碼紡紗開啟彩色紡紗新時代
出鏡人: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薛元
薛元基于紡紗技術的發展歷史和面臨的挑戰,對多通道數碼紡紗技術及其產品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
紡紗技術從紡錘紡紗、紡車紡紗、動力機器紡紗、數字化紡紗直至發展到智能紡紗,歷經了漫長的過程并日漸成熟,但仍然面臨挑戰。以此為契機,薛元詳細說明了多通道數碼紡紗的基本原理,闡述了數碼紡紗產業化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及共性關鍵技術,結合數碼混色紗、數碼段彩紗、數碼漸變紗、數碼竹節紗、數碼彩節紗等特種紗線的生產加工,解讀了基于數碼紡紗平臺的紡紗工藝技術,并對多通道數碼紡紗技術開啟彩色紡紗的產業化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主題
經編新技術與新產品開發
出鏡人:江南大學副教授、博士陳晴
陳晴結合產品實例,詳細介紹了經編的新技術發展和新產品開發。
她首先對經編CAD技術(織物仿真和虛擬現實技術等)、經編CAM技術(織物伺服技術和遠程控制技術等)、經編MES技術(生產管理系統實時監控技術)、經編提花技術(蕾絲花型設計、提花絨類產品開發、時裝面料開發、提花毛巾等)和經編成形技術(經編無縫產品的設計和研發等)五大經編技術發展現狀和市場應用進行了分析;以終端產品為例,解讀了經編鞋材、經編短纖紗產品、經編提花毛絨/毛巾產品、經編高密面料、經編導濕快干面料的市場應用現狀和創新開發趨勢要點。“江南大學在針織技術研發及創新方面始終進行著有益嘗試,希望日后能進一步聯合行業企業,為針織技術的發展進步不斷貢獻力量。”她表示。
主題
針織行業的智能化生產
出鏡人:香港中大實業有限公司ERP業務負責人陳玉娥
陳玉娥基于STOLL PPS系統,深入解讀了針織行業智能化生產的發展。
她表示,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所支撐的市場需求決定了針織行業智能化發展的主流趨勢。產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信息的獲取成本大大降低,于是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市場對產品不斷提出新的需求,如快速交付、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不斷創新等,這就推動了制造無人化的迅速崛起。而針織行業的智能化將依靠大數據和信息化或者更廣義的虛擬現實來實現生產和需求的匹配。STOLL PPS系統可以實現數據分析、事件處理和遠程監控,這正是行業智能化生產的良性發展。未來,這將演變為一種通過信息流方式完成的成熟的產業運作模式。
主題
圓機技術的新發展
出鏡人: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無縫內衣機資深工程師岑凌
岑凌對圓機技術的新發展和產品開發趨勢進行了詳細介紹。
他以無縫單面電子提花內衣機-TOP2 FAST、無縫雙面電子提花機-SM DJ2T、超細針距大圓機-ATLAS、織縫一體襪機-STAR-D四大機型為例,深入分析了先進設備及前沿技術的發展狀況。SM8 TOP2 FAST是目前轉速最快的單面無縫內衣機,13英寸筒徑的轉速高達130RPM,其功能強大,質量穩定,效率奇高;SM DJ2T & SM DJ2TS是能夠雙面電子提花、雙面移圈的無縫針織圓機,做鞋面料的優質機型;ATLAS是針距最細的單面大圓機,超細針距達90針/英寸,生產的織物更加細密緊致;STAR-D是自動完成縫頭的全成形棉襪機,產品質量穩定性增加,穿著更加舒適。“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人工短缺、各項成本上升、利潤低的困境,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