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板熱鍍鋅控制鍍層厚度方法的不斷改進,是福州熱鍍鋅加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早在1836年法國把熱鍍鋅應用于工業生產時,采用的是手工沾鍍,鋼板從鋅液中拉出的速度緩慢,產量很低。
鋼板熱鍍鋅控制鍍層厚度方法的不斷改進,是福州熱鍍鋅加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早在1836年法國把熱鍍鋅應用于工業生產時,采用的是手工沾鍍,鋼板從鋅液中拉出的速度緩慢,產量很低。

隨著機械化的應用,逐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實踐證明,鋼板從鋅液中拉出的速度增高,則大量鋅液來不及重返鋅鍋就被帶走了,而且是作業速度愈高,帶鋅愈多,結果形成既厚又不均的鍍層。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出現了輥鍍法,并在20世紀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應用。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但是一直到目前,在東南亞不發達國家熱鍍鋅行業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此法的要點是:在鋅鍋出口的鋅液面處安裝一對由工業純鐵或低碳鋼制成的鍍鋅輥。讓鋼板從輥縫穿過,通過調節二輥的壓力把板面多余的鋅擠掉,并重返鋅鍋,以此來實現對鋼板表面鋅層厚度及均勻性的控制。
輥鍍法影響鋅層厚度的因素有:鍍鋅輥的直徑、鍍鋅輥的擠壓力、帶鋼速度與鍍鋅輥線速度的比值、鍍鋅輥中心線和鋅液面的相對高度以及帶鋼與鋅液面之間所形成的夾角等。另外,還有鋅液溫度、鋅液中的化學成分、帶鋼表面的粗糙度、帶鋼的浸鋅時間以及原板的化學成分等都對鋅層厚度產生一定的影響。若要增大鍍鋅層的厚度時,主要變換以下因素:第一,減小輥子的擠壓力;第二,增大帶鋼速度和鍍鋅輥線速度的比值;第三,提高鋅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