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養豬場,多數人會覺得異味大、污染重、清糞累。而在云南水泥漏糞板公司附近卻有一家特別的養豬場——云南養殖場。云南養殖場通過“豬-沼-肥-田”生態循環模式養豬,將污水經過厭氧發酵處理變為沼氣、沼液、有機肥,免費提供給周邊村民使用,實現了養殖與治污雙贏。

云南養殖場以三元瘦肉型黑豬養殖為主,年存欄2000多頭,另有苗木200畝、果園及水產30畝。順著通往豬舍的水泥路一路走去,綠油油的青菜生機一片。剛走進豬舍,就看見水泥漏糞板。
“養殖場采用雙層漏糞板,豬糞通過地面1米寬的水泥漏糞板漏到地下的電動刮糞板上,程序設定4小時刮一次,方便了糞便的收集以及干濕分離。”養殖場管理人員介紹,以前一間1500平方米的豬舍,2個人工作1天才能打掃干凈,現在1個人工作4小時就夠了。目前養殖場有13間豬舍,有一半已經改造成雙層漏糞板模式豬舍。
刮糞板將豬糞統一堆至出糞口后,豬糞會被轉移至豬舍旁400平方米的堆肥大棚,然后采用鏟車或者翻拋機翻推,經過發酵后生成有機肥,免費送給周邊130多戶農民種菜。平均每天可以生產1噸有機肥,村民搶著用,基本不剩。
刺鼻的豬糞經過堆肥,變廢為寶。那么,沖洗豬舍的污水又去了哪里呢?云南漏糞板設備廠家說養殖場投入250萬元建成了600立方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每年產沼氣超過5萬方。污水和少量的豬糞通過攪拌后,會進入2個厭氧發酵罐里,經過厭氧發酵后產生沼氣。沼氣通過管道免費輸送到附近近100戶村民家中,大家做飯、炒菜就不再需要煤氣了。僅此一項,每戶村民每年就可以節約1000多元開支。養殖場內還配套了總裝機容量20KW的沼氣發電設備,發電供養殖場內使用,每月能夠節省電費四五千元。
云南漏糞板設備廠家了解到,養豬場還建有1500立方的沼液儲存池,污水和少量的豬糞經過厭氧發酵15天后可形成沼液。沼液用來灌溉農田,不僅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還能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養殖場豬舍旁的青菜經過沼液灌溉,長勢喜人。目前,養殖場每月產沼液600立方,除了澆灌養殖場內的200多畝果蔬苗木,也免費提供給周邊村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