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花園設計施工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項目,這比在地面上建造花園要關心更多的特有標準。西安品壹禾這幾年經歷了多種屋頂花園項目的整個過程,尤其給大家歸納下列這幾條知識,幫助你井然有序開展屋頂花園建造:
01保證你的屋頂/露臺的荷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
屋頂花園是有很多用于種植的土壤的,尤其是下完雨后的濕土重量更是成倍增加,因此當你去做一個屋頂花園的時候。一定要聽取結構工程師的建議,因為荷載超標這種風險實在是太嚴峻了,弄不好就要付出不可逆的代價。
結構工程師會對屋頂露臺的荷載開展計算,包括考慮冬天大雪堆積的重量。如果要新做一個大型的屋頂花園的話,可能需要加強結構改造,增加鋼筋混凝土的使用量,一定要從結構師手中拿到專業(yè)的結構計算書,千萬別自己估算荷載重量。
2.屋頂防水及蓄排水的考驗
1:防水層2:阻根層3:蓄排水板4:無紡布濾水層5:輕質土6:植物
屋頂花園最重要的就是防水,普通的涂料防水根本完全不能滿足花園需要,直根系植物根系發(fā)達,甚至會穿刺屋頂。因此防水一定要用卷材防水。防水卷材又分為普通的防水卷材和花園專用耐根穿刺卷材。耐根穿刺比普通的貴很多,如果提前構思好了花園和休閑區(qū)的布局,那么就能很大限度分配好卷材,不浪費。
隔根層一般有合金、橡膠、PE(聚乙烯)和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材料類型,用于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層。隔根層鋪設在排(蓄)水層下,搭接寬度不小于100cm,并向建筑側墻面延伸15-20cm。
一般包括排(蓄)水板、陶礫(荷載允許時使用)和排水管(屋頂排水坡度較大時使用)等不同的排(蓄)水形式,用于改善基質的通氣狀況。迅速排出多余水分,有效緩解瞬時壓力,并可蓄存少量水分。排(蓄)水層鋪設在過濾層下,應向建筑側墻面延伸至基質表層下方5cm處。
施工時應根據排水口設置排水觀察井,并定期檢查屋頂排水系統(tǒng)的通暢情況。及時清理枯枝落葉,防止排水口堵塞造成壅水倒流。
3.屋頂?shù)耐寥酪彩呛苡兄v究的
土壤的使用上應注意房頂栽培的尤其標準。在房頂上徹底使用田園土作為植物成長基質層是不合適的,有必要依據尤其的標準和請求對土壤開展改進,滿意植物成長的需求。其基質首要包含改進土和超輕量基質兩種類型。改進土壤由田園土、蛭石、輕質骨料和營養(yǎng)土混合而成;超輕量基質由表面覆蓋層、栽植育成層和排水保水層三有些組成。
4.為生活習慣量身定制屋頂花園
如何布置屋頂花園?這需要結合你以及家人的喜好,這才是決定你的設計的核心。如果你喜歡園藝,你會想要更多的種植床。如果你沒有時間打理,可以做一些硬質景觀、休憩平臺和盆栽組合。
你們家有孩子或寵物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一定要保證它的安全并為他們提供游戲區(qū)(如果你有空間)。如果你計劃太陽天使用,你可能需要安排遮陽罩。很少有遮陽傘能夠抵抗屋頂花園的大風天氣,因此需要一個堅固耐用的設施,推薦使用廊架或者遮陽帆等。
露臺的四周圍欄下方不能設置坐凳或花壇,防止孩子或寵物攀爬而導致高空跌落危險,保證圍欄的實際高度符合國家規(guī)范,并不得在圍欄邊有任何構筑物或者樹木及工具。
5.可以很容易地登上屋頂
從露臺到屋頂需要一個好的方式,方便、安全是第一考慮。當然可以直立式的,這樣也能夠上去,但隨著今后年齡的增長,也許上下樓梯會成為一個負擔。這也是我為什么在家里選擇做混凝土現(xiàn)澆樓梯的原因,因此還是希望選擇一個即使沒有初看那么漂亮但也不影響功能的方案和設想解決了這個問題,估計可以實行。旋轉樓梯往往用來節(jié)省屋頂空間,但是如果你攜帶很多東西,或者小孩就很不方便。傳統(tǒng)的樓梯,會占用更多的空間。
6.選擇合適的灌溉系統(tǒng)
大多數(shù)屋頂花園澆水應該一天兩次,如果你做不到,你需要安裝一個自動灌溉系統(tǒng)。其中灌溉系統(tǒng)是屋頂花園后期維護的重中之重,而以不同大小的屋頂花園使用不同種類的灌溉方式。
回收灌溉系統(tǒng),就是很大限度的捕捉自然條件來服務屋頂花園。這包括捕捉降雨降雪來灌溉屋頂花園。
滴灌系統(tǒng)適合中小型屋頂花園,需要提供一定量的水,以盡量減少水土的流失。而非破壞性的飛濺,使水緩慢釋放到土壤中。滴灌系統(tǒng)是最有效的類型的灌溉系統(tǒng),但它們也有較高的初始成本,并需要定期維護。
自動噴灌系統(tǒng)是適用于大型的屋頂花園的大面積的噴灌,是很有效灌溉方式,自動噴灌系統(tǒng)包括加壓的水,放出其作為液滴的細霧噴霧裝置。這種類型是更有效的,但具有相當高的蒸發(fā)速率在干燥的氣候。自動噴灌系統(tǒng)安裝是最實惠的,簡單的方法,但他們都非常難用準確控水。
7.屋頂花園植物的選擇
植物的選擇上也應注意屋頂花園的環(huán)境標準約束著植物種類的選擇。因為,房頂上的風力一般較地面強,培養(yǎng)基質厚度小,因此應選擇適應性強、陽性、淺根系、抗風、耐寒、耐旱、易管護的小喬木及灌、花、草、藤類植物;成長快、樹型巨大的喬木應慎用。因此,在選種與栽培過程中,應依據地區(qū)實際情況,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可酌情引進少數(shù)外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