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在砼施工過程中發現個別框架柱砼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由于混凝土強度較設計值偏低,經修改強度后重新計算發現部分柱子軸壓比超限,根據加固設計規范,結合本工程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加固方法特點,對部分軸壓比略微超標的柱子采用端部外包碳纖維布對其進行補強,提高其承載力。本文我們主要談談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施工,建筑加固重要性,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了解一下吧。
2.
碳纖維布加固施工的優點
碳纖維布又稱碳素纖維布,碳纖布,碳布,碳纖維織物,碳纖維帶,碳纖維片材(預浸布)等碳纖維布本身特點:
自重輕、厚度小,材料不用預加工,工序方便,強度高,突出的抗疲勞能力,抗堿、抗腐、抗酸,自重輕,能在狹小的空間操作,施工時不影響
房屋正常使用,能靈活的用于抗彎、封閉箍和抗剪加固, 具有柔韌性,能包裹復雜外型的構件,適用于各種構件表面(梁、柱、通風筒、管道、
墻體),本身無公害,可對織物進行重復利用,基材可以是混凝土、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許多結構建材,荷載作用下抗蠕變,抗腐蝕和抗震性
能好,具有觸變性和易溶性,符合環保要求。
3. 材料選擇及物理力學性能
用于混凝土結構補強加固的碳纖維品種多樣,有片材、棒材及格狀材等形式。碳纖維布是一種片狀碳纖維制品,其幅寬有200、300、
500mm等幾種,長度為50~100m,卷狀包裝,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在現場用剪刀或刀片任意裁剪。
常用的碳纖維布每平方米只有200~450g,但其抗拉強度卻可以達到550~2000MPa 。遠大于常用的鋼材如3號鋼的抗拉強度210
MPa。
碳纖維布:根據本工程實際采用300g(厚度0.167mm)高強度Ⅱ級,并滿足《混凝土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的要求。
配套樹脂類粘結材料:按設計要求采用配套碳纖維膠,并滿足《混凝土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的要求。
通過對產品的檢測報告、《混凝土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對材料的材性要求進行對比,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材料具體
指標如下:
4. 施工工藝
施工準備→結構表面處理→底膠配制并涂刷→找平膠配制并修復、平整→粘貼膠配制并涂刷→粘貼纖維布→表面噴砂防護
4.1 基底處理。
4.2 混凝土表層出現剝落、蜂窩、腐蝕等劣化現象的部位應予以鑿除,對于較大的面積的劣質層在鑿除后應用聚合物水泥砂漿進行修
復。
4.3 對表面有裂縫的部分如有必要應首先進行封閉灌漿處理。
4.4 用混凝土角磨機、砂紙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漿、油污等雜質,構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
轉角粘貼處要進行倒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R≥25mm)。
4.5 用吹風機將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
4.6 涂底膠。
(1)按規定的比例將主劑與固化劑先后置于容器中,用電動攪拌器均勻攪拌,根據現場實際氣溫決定用量并嚴格控制使用時間。
(2)用滾筒刷均勻涂沫于混凝土表面,等膠固化后(固化時間視現場氣溫而定,以指觸干燥為準),再進行下一步施工。
(3)施工現場嚴禁出現明火,注意通風。
(4)用整平材料找平。
(5)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及模板接頭出現高度差的部位要用整平材料填平,盡量減少高度差,使混凝土表面平滑,以利于粘貼碳纖維布。
(6)轉角的處理也應用整平材料將其修補為光滑的圓弧,半徑不小于20mm。
4.7 粘貼碳纖維布
(1)按設計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纖維布。
(2)調配、攪拌粘貼樹脂,然后均勻涂抹于所要粘貼的部位,在混凝土搭接、拐角等部位要多涂抹一些。
(3)粘貼碳纖維布,在確定所貼部位無誤后剝去離型紙,用特制的滾子反復沿纖維方向滾壓,去除氣泡,并使粘貼樹脂充分浸透碳纖維布。
(4)多層粘貼應重復上述步驟,待纖維表面指觸干燥后方可進行下一層的粘貼。
(5)在最后一層碳纖維布的表面均勻涂抹一層粘貼樹脂。
5. 粘貼碳纖維布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項
(1)碳纖維為導電材料,施工時碳纖維應遠離電氣設備和電源,或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