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領域無疑是當下最火的內容平臺,究其原因不僅是眾所周知的沉浸式體驗、推薦機制、低創作門檻等等,我認為短視頻本質提供了一種更高效創意的視覺化表達工具,生產者可以結合長視頻素材、互動玩法、熱門話題等記錄生活的體驗和思考,還可以擴展至模仿、剪輯、二次創作;而消費者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領域觀看,獲得精神世界的滿足。
本文以抖音為例,對比微信視頻號、小紅書等優秀競品深入分析短視頻內容平臺的運行機制和產品設計。
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行業背景和產品定位的思考、短視頻上下游業務架構的認知、分發場景和消費體驗的優化。
一、行業背景:互聯網改變的是傳統傳媒傳播內容的方式+效率+盈利模式
對比小時候每周收到的英文報紙、午休播放的MP3、晚飯準時打開的新聞聯播,現在的我們再也不用被動接收信息了,各類內容通過互聯網主動或被動的推送到我們面前。而這種傳播變革的具象可以總結成以下三點:
傳播方式的改變本質就是人和內容交互形式的改變:最簡單的交互是比較容易實現傳播、直觀形象的圖文交互,比如公眾號、知乎、小紅書等;然后是制作周期較復雜的視頻,比如打破傳統電視臺影視劇壟斷的愛優騰、關注興趣圈層占據碎片化時間的中短視頻平臺,如抖快和B站、以及針對只適合聽聲音場景的音頻社區等等。
新興技術帶來傳播方式的變革,我在讀研時候就做過利用傳感器和AR技術的智能耳機產品設計(耳機可以感知腦電波和環境的變化推薦合適的歌曲),可以想象的是未來直播、VR、AR或者其他技術會繼續改變人和內容的交互方式,帶來更沉浸式、生動互動的體驗。
傳播效率的提升在于創作者和消費者的雙向互動:從創作者來說,內容生產的門檻更低更自由了,比如愛奇藝自制劇吸引了一些上游專業的制片團隊、抖音特效模板讓用戶隨時隨地展現自己的美;從消費者來說,創新的分發方式讓用戶可以更傻瓜高效的接觸到感興趣的內容,比如當下流行的推薦算法和社交網絡傳播。
在平臺的拉扯下,用戶和創作者的互動越來越直接、深入,開放給每個人自由表達的空間。
盈利方式已經延伸至更廣闊的市場:我認為,除了少量的優質專業化內容,內容本身盈利能力有限,但卻能帶來巨大的流量和留存。
用戶在觀看不同主題內容的同時,必定會生長相關的需求,所以現在探索發展的興趣電商、游戲直播、線下漫展、同城外賣等,都說明內容巨大可想象的空間,豐富的吸金能力補貼到創作者和平臺,給核心的內容生態堅實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