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綿陽喪葬服務店今天要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個人,放棄帝都高薪穩定工作毅然投身建設家鄉事業,舍小家為大家,他的名字叫李興柯。
綿陽喪葬服務店今天要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個人,放棄帝都高薪穩定工作毅然投身建設家鄉事業,舍小家為大家,他的名字叫李興柯。
李興柯,四川內江人,是中國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北京研發部的一名架構師。2017年9月,他告別高大上的研發中心,扎根到田間地頭,開始擔任國家級貧困村——萬源市茶埡鄉李家溝村第一書記。李家溝村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的達州萬源市茶埡鄉,因當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用于耕種的土地少之又少。近三年來,村第一書記帶領李家溝村完善基礎設施,發展集體經濟,全村已經整村脫貧。
13年前,李興柯從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后,留在北京工作,在北京買房、成家,如今孩子都已經5歲了。夫妻二人在銀行工作,收入穩定,是令人羨慕的一家。圖為李興柯帶著妻子與兒子一同為村內的小朋友過生日。2017年6月,李興柯看到《關于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決定要報名參加。從看到通知到做出決定,還不到兩個小時。然而,在所有人眼里,這是一個沖動的決定。“興柯,你可想好,別犯傻哦。你在北京有工作、有戶口、有房子,妻兒也都在身邊,這一去,恐怕以后要失去好多機會。”可李興柯心意已決。他認為架構師是一個不斷挑戰、大膽創新的職業,這次能回老家扶貧,心里更是巴望不得。“我四歲的兒子聽見我要去農村就問我,爸爸你要去農村干什么。我說我要去幫忙那些窮人。他說農村有窮人小孩嗎,我說有呀。他說,爸爸,那把我的玩具分一些給他們吧。”
李興柯從小家境困苦,父母都是農民,連自己上大學的學費也是申請助學貸款,他深知貧困的心酸與扶貧的重要。圖為李興柯在貧困戶張小松家中走訪聊天,與村民交流。作為李家溝村的第二任扶貧書記,打造適合村情村貌的特色產業,一戶不落實現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是李興柯最重要的目標。既然是扶貧,李興柯的首要任務便是探尋貧困的根源,通過密集走訪發現:村中因病致貧、勞動力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幾度失去生活信心的尿毒癥青年小張、妻子重病過世的唐大哥……圖為李興柯在村民馮大叔家中走訪。馮大叔兩個兒子患了硅肺病,多年前自己在耕種的時候不小心又切斷了手指。
李興柯想到了工行的“舊院黑雞”養殖扶貧項目。舊院黑雞,原產于萬源舊院鎮,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特別適宜在萬源山區養殖,且勞動強度小,收益見效快。李興柯說,舊院黑雞養殖扶貧項目從2016年開始在萬源發展至今,已探索出一套成功的扶貧模式。“年出欄總量1萬只,每戶養殖大戶1千只,每戶貧困戶1百只。”李興柯迅速在李家溝村成功復制舊院黑雞養殖“千百十”工程——由工行統一采購45日齡的大雞苗,每只補貼12元,貧困戶只需花3元就可以領到一只黑雞。為降低飼養風險,還為黑雞購買了保險,統一進行圈舍搭建和養殖技術指導。身有殘疾的張大叔,飼養舊院黑雞年收入6萬元,成了村里致富帶頭人;尿毒癥青年小張,年出欄黑雞3000只,還創辦了家庭農場……時下,滿山飛跑的舊院黑雞,成為李家溝村一道獨特風景,也成為當地村民致富的“金鳳凰”,綿陽喪葬服務店佩服其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的魄力。
每年一月份李興柯便開始組織收雞,此時正在村民張小松家中稱重。張小松一家三口為貧困家庭,父親患有一級殘疾,母親則患有帕金森綜合征,在李興柯的帶領下去年靠養黑雞賺了6萬元。
為減少中間的收購和包裝成本,讓更多的利益回饋給貧困戶,李興柯決定由村集體來實施此次收購活動。山路難走,但為了多賺點錢,李興柯并沒有將收雞的事外包給商販,而是在村內成立收雞小組,靠著雙腳與肩膀一趟一趟地將黑雞運往公路邊。李興柯還帶著村里的伙伴們灌冰袋以減少包裝成本。“自己灌每個只要1毛多,快遞公司灌好的要2-3元,這樣每個冰袋就能為村集體省下1-2元錢的成本,會讓村集體的黑雞價格更低,商品在網上更有競爭力。”
2018年春節前夕,正值萬源市黑雞集中出欄,李家溝村貧困戶飼養的幾千只黑雞銷路不暢。“不能讓村里一年的努力白費”,李興柯找到了原工作單位工行軟件開發中心。為幫助貧困戶,工行軟件開發中心決定為每位員工采購一只黑雞,合計4500只。村支兩委自己組織本村人員完成收購、運輸、宰殺、包裝、寄送,克服困難,終于在春節前把黑雞送到了開發中心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珠海等基地同事們的餐桌上。
解決了黑雞銷路問題,李興柯回北京過春節,四歲的兒子在小區里玩耍,他悄悄的走到兒子后面,兒子轉過頭來看看他,也不叫他就跑開了。李興柯看著和他生疏的兒子的背影,當時眼淚就流下來。最疼愛的兒子對自己的疏遠無疑讓他感受到悲傷。為了讓家人團聚,趁李興柯過完年回到萬源,李興柯的妻子悄悄辭去了在銀行年薪三十萬元的工作,還把北京的房子租了出去以減輕家庭負擔。今年3月,妻子帶著剛滿四歲的兒子,來到了李興柯扶貧的李家溝村和他并肩作戰。
眼下,李興柯正琢磨著創辦村集體控股的養雞場,建立統一的銷售門店、產品商標和包裝,建立微信公眾號和貧困戶電子檔案,設立幫扶基金,致力于實現貧困群眾的精神文明扶貧。
綿陽喪葬服務店能深刻地感受到其對于扶貧的大愛,感謝他們對于貧困村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