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展覽工廠為您分享向祖國匯報②丨加大文化惠民力度 百姓幸福指數“蹭蹭漲”
文化是城市之魂,高品質的文化既滋養著百姓,又引領著城市向上發展。70年來,文化已深深熔鑄在長沙的發展歷程中、鐫刻在市民的心靈深處。近年來,長沙連續獲評“東亞文化之都”、“媒體藝術之都”,文化這張名片越來越閃亮,長沙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因此蹭蹭上漲。
別以為尤克里里這種樂器只有年輕人玩,這些平均年齡超60歲的退休老人彈起來也像模像樣,這是他們在長沙圖書館“百人千課”上的成果。專業老師、定時開課,音樂、書法、朗誦、瑜伽等30多個門類的培訓課,只要有一張讀者證,就可以免費學。
市民 鐘大蔚:我女兒送我們來,女兒在旁邊旁聽,我和孫子在兩種不同的班,我學尤克里里,孫子學吉他。這種情況下,我們全家各有所學,各有所樂,感到很快樂。
除了星期一是閉館時間,星期二到星期五是成年人公益課堂,周末是孩子們的興趣培訓班。“百人千課”共30多個興趣班,幾乎場場爆滿。
長沙市圖書館工作人員 郭凌:百師千課全年招生5000多名學生,共開設將近100個班級,非常火爆,一位難求。比如說聲樂班每個學期招生是240個學位,基本一分鐘之內全部爆滿。
長沙濱江文化園開園三年多,已接待游客超1400萬人次。不過就場地和輻射半徑來說,無論這些大文化公共場館如何努力,覆蓋范圍也是供不應求。所以打破行政壁壘是重中之重,長沙市圖書館就與115家圖書館分館,36家自助圖書館形成總分館制,不僅盤活了圖書資源,文化活動、公益課堂也動起來了。
長沙市圖書館館長 王自洋:除了借書還書,我們還打造了35個閱讀服務品牌。今年暑期開始,我們將百師千課全部向分館推送,其實就是讓老百姓不用來市圖書館也能同樣的享受長沙圖書館的活動。不僅是設施全覆蓋,也能做到服務全覆蓋。
免費開放讓老百姓都聚了進來,也讓文化場館活了起來、火了起來。長沙公共文化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文化小康100%達標的城市。
百姓為主角,草根當明星。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歡樂瀟湘 品質長沙”群眾文藝節目展演活動現場,區縣、藝術團的300多名草根演員自編自導的節目讓觀眾掌聲不斷。“歡樂瀟湘 品質長沙”活動舉辦7年,原創、接地氣,讓這個活動成為長沙群眾文化的重要品牌。
演員 聶丁丁:有三個側幕,場面很大氣,燈光、舞臺整個的效果會烘托我們的節目。
長沙實驗劇場館長 劉新權:長沙實驗劇場目前每年平均有200多場演出的頻率,包括彩排,幾乎沒有一天休息。
長沙濱江文化園、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炭河古城、新華聯銅官窯等一批文化地標的建成開放,提升了長沙的城市文化品質。長沙還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施送戲、送電影、送圖書等公共文化“五送五進”活動,年均送戲1200多場,送電影2萬多場,送圖書20萬冊,惠及群眾超百萬。設立2536萬元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專項經費,面向梅溪湖大劇院、長沙音樂廳等購買高品質服務項目,把文化資源統統盤活,讓市民隨時隨地享受豐盛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