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站優化分享資訊廈門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金磚故事·魅力廈門)。
聚焦投資貿易便利化,一場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改革正在廈門發生。突出問題導向、瞄準企業需求,枝繁葉茂筑暖巢的廈門,正在釋放營商磁力。
減環節、壓時限,瘦出活力
“以前報關是項體力活,需要往返于碼頭、海關、檢驗檢疫等各個現場,報關單可以用 摞 來形容。”廈門怡中報關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昌讀深有感觸, “現在只需錄入一份單子,四五分鐘就可以搞定。”
便利,來源于廈門自2015年創新開展的“單一窗口”實踐。所謂“單一窗口”,是指企業通過統一信息平臺,一次性遞交滿足監管部門要求的標準化單證和電子信息,處理結果通過單一平臺反饋給申報人,實現“一個窗口、一個平臺、一次申報、一次辦結”。
2016年,廈門口岸率先全面實現進出口一般貨物、國際運輸工具、跨境電商商品、國際郵件快件、出入境人員等檢驗檢疫業務100%通過“單一窗口”申報。據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馬元林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廈門口岸已有10150家進出口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實現檢驗檢疫申報,“從人工跑單轉變為全程電子化作業,出入境貨物重復申報項目減少30%,紙質申報單證平均減少257頁。”
從部門間奔波到“單一窗口”,報關環節的改變是廈門市場便利化程度顯著提升的縮影。以投資貿易便利化為出發點,廈門在全流程推進“減法”改革,形成一套減環節、壓時限、降成本的機制:打造“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平臺,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近40%;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管理模式,減少和取消對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改革境外投資管理方式,項目審批時限由21天縮短至1天……
簡政“組合拳”,審批“瘦身操”,輕裝上陣的企業得以釋放強大的市場活力。得益于量身定制的“修理物品+保稅倉庫”服務模式,2016年廈門航空維修業全年產值達到121.1億元,同比增長24.8%,航空維修首次成為超百億產業鏈。2016年,全市境外投資額連跨30億、40億、50億美元關口,占福建全省比重近一半。截至目前,僅廈門自貿片區累計引進企業2.5萬家,注冊資本近4100億元。
重專業、強法治,提升效率
最近幾個月,廈門市思明區行政服務中心有點忙。去年12月16日,中心內的思明區專業服務業平臺正式啟用,成為福建首個綜合一站式專業服務平臺。
“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尋找專業服務機構成本較高,同時也沒辦法辨別其專業服務水平,經常導致 貨不對板 的尷尬。”思明區生產促進中心主任林惠娥表示,思明區專業服務業平臺就像一個大型超市,通過引進法律、財稅會計、評估審計、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機構,專注為轄區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同時,平臺還能整合進駐專業服務機構資源,為服務機構和企業提供補貼,提供比市場價格更優惠的服務。
瞄準企業痛點,對標市場需求,像思明區專業服務業平臺這樣的探索,如今在廈門遍地開花。
著眼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廈門在糾紛多發、專業性強、調處難度大的特定行業、專業領域,先后培育發展了290多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化解各類行業糾紛年均4000余件,基本實現“行業內糾紛行業內化解、專業化糾紛專業化解決”。
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快車道”。廈門成立中國廈門(廚衛)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產品的專利授權時間從幾個月縮短至10個工作日。”在廈門松霖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經理黃遠方看來,快速維權中心大大提高專利快速取得能力、品牌建設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讓企業的創新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以投資貿易便利化為出發點,廈門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構筑轉型發展新的競爭優勢。”市發改委副主任傅如榮表示,參照世界銀行評價體系,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廈門明確了3個環節、9個領域、25項工作,逐領域提出具體改革任務。
創新體制機制,讓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不斷提升。根據第三方機構評估,廈門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排名第四十位,比2015年初上升21位。
移動端、信息化,升級服務
“辦稅像網購一樣方便,真是沒想到!要申領發票只需在手機上下個單,連國稅局都不用跑了。”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的順藤物流財務人員雷靜昱感嘆。
登錄廈門國稅網站,點擊“網上發票申領”模塊,在“申領數量”一欄里錄入領用發票種類和數量,不到24小時,EMS快遞便將發票送到手上——雷靜昱享受的便捷服務,正是廈門在全國首創的稅控發票網上申領系統。如今在廈門,納稅申報、繳稅、發票領用以及98%以上的文書審批都可全程在網上辦理,實現購票“零出戶”、申領“零支付”、傳遞“零風險”,降低納稅成本1400萬元。
2016年12月啟動的“互聯網+自主報關”改革,徹底解決了關企“背靠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以“全流程狀態發布”為例,企業可以通過電腦客戶端或手機移動端,第一時間查詢進出口貨物物流動態等信息;開展退稅業務無紙化、網上辦理,稅務機關根據海關等部門傳輸的電子數據和納稅人提供的稅控數字證書簽名電子數據,單證齊全的一類出口企業5個工作日內可以辦結退稅。
信息技術與政務辦理的合作,為企業發展打開新的窗口。“積極推動部門數據共享,提升部門間協作效率,廈門自2003年即啟動政務信息資源庫建設。”廈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童平平介紹說,法人基礎數據庫覆蓋全市所有企業,數據量近600萬條,為31個部門、多個業務領域提供服務。
著眼于信用監管,廈門市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目前已匯集58個單位1.4億條信用信息,1945家納稅誠信中小微企業通過“銀稅互動”項目,無抵押無擔保獲得45億元信貸支持。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