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站優化分享央行新動態,明年6月30日起,網絡支付全部通過網聯處理。
第三方支付行業中存在多年的直連模式宣告進入截止倒計時。南都記者獲悉,昨日央行下發文件,明確要求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并給出了最終時間,2018年6月30日,屆時所有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部分機構年底前完成遷移
對于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央行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南都記者拿到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顯示,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的相關準備工作;此后網聯將組織開展接入工作,最終在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央行對網聯已經下了死命令,必須完成接入,技術達到要求。幾個巨頭實際上表態也都比較支持,不過這個時間點也比預期要早”,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業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
支付機構已開始逐步推進業務遷移工作。南都記者從上海一家體量較大的支付機構人士處獲悉,該支付機構計劃今年雙十一前遷移70%的交易量至網聯,年底前實現全部遷移。
事實上,這是本周內網聯第二次爆出重磅消息,引發市場關注。此前,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包括央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于7月28日簽署了《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擬共同發起設立網聯。
事實上,此前網聯的股權結構一直存在巨頭獨大的擔憂,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持有網聯37%股份的,是央行下屬7家單位(人行清算總中心、外管局下屬的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清算所、上海黃金交易所、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共出資7 。6億元;其中,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持股比例為3%,代表不符合入股資格的中小支付機構行使投票權;而支付寶和財付通最終持股比例皆為9 。61%。
費率或走低
“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一位江蘇第三方支付機構高層如此評價網聯上線。
迅猛發展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目前用戶量和交易規模均為世界第一。而此前,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的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開銀聯,形成了直連銀行的現有模式。
這種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系統,使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不僅如此,這一模式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洗錢、套現獲利、盜取資金的溫床。
央行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公開表示,網聯的建立將糾正支付機構違規從事跨行清算業務,改變目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以節約連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也有利于監管部門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測。
網聯上線將對消費者帶來一定利好。“線上清算費率或仍有下降空間,線上線下費率可能趨于統一。隨之也將傳導給消費者,降低使用成本,同時中小機構也能夠有更多針對C端的創新,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向南都記者分析指出。
不過,網聯上線后仍面臨快速增長的在線支付吞吐量的現實考驗。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隨著支付機構所有相關業務接入網聯,真正考驗的反倒是網聯平臺的平穩性和系統性能。據悉,財付通支持的微信支付和QQ錢包,以及支付寶高峰期交易量可達每秒10萬筆。
來源:南方都市報